野苦梨根

拼音注音 Yě Kǔ Lí Gēn 出处
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
来源

为蔷薇科植物厚叶栒子。秋后采。

生境分布

生于山野阴处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原形态

半常绿灌木。小枝幼时有黄灰色平贴软绒毛。单叶互生,革质,椭圆形、狭椭圆形,长2.5~4.5厘米,宽1~1.5厘米,先端短渐尖,有小突头,基部楔形,全缘,下面密生黄白色软茸毛,叶柄长约4毫米。复伞房花序顶生于侧枝,花小,花梗密生平贴绒毛;萼5裂,密被平贴绒毛;花瓣5,广倒卵形,红紫色;雄蕊多数;子房下位,柱头2。梨果红褐色。

性味

苦,凉,无毒。

功能主治

消肿,解毒。

复方

治红肿恶毒:鲜野苦梨根皮,捣烂包患处,未溃者全包,已溃者留头。

摘录 《中药大辞典》

标签:

上一篇:野苦梨

下一篇:野苦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