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飞扬草-功效与作用

  【中药名】大飞扬草 dafeiyangcao

  【别名】飞扬草、白乳草、天泡草、大乳汁草、催乳草、大奶浆草。

  【英文名】Euphorbiae Hirtae Herba

  【药用部位】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.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草本,被粗毛,含白色乳汁,通常由茎基部分枝。枝常淡红色或淡紫色,匍匐状或扩展,长15~40厘米。叶对生,卵形至矩圆形,长1~4厘米,基部略狭而偏斜,边缘有小锯齿,中部通常有紫斑;托叶小,线形。杯状花序多数密集成腋生头状花序;总苞宽钟形,外被柔毛,顶端4裂;腺体4,漏斗状,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;花单性,无花被;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;雄花多数,雄蕊1枚;雌花单1,生于花序中央,子房3室,花柱3。蒴果阔卵形,长约1.6毫米,被毛,三角形。花期全年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旷地、路旁、园边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干燥带根全草。根细长弯曲;茎圆柱形,粗1.3毫米,稍屈曲,红棕色,有不规则的浅纵皱及小疣点,节明显,被黄绿色粗毛;质坚脆易断,断面木质白色,中空;叶多卷缩,纸质易碎;叶腋有花序,花细小,极多,干缩,或带蒴果。气弱而特异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味辛、酸,性寒。归肺经肝经

  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、解毒、通乳、渗湿、止痒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用量6~9克,煎服;鲜品1~2两,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用治急性肠炎、菌痢、淋病、尿血、肺痈、乳痈、疔疮、肿毒、湿疹、脚癣、皮肤瘙痒。

  【药理研究】大飞扬草具有中枢性镇痛及解热的功效与作用;具有抗菌、抗炎作用,能兴奋子宫。尚具有止泻作用,对变形阿米巴有细胞毒作用。雌性豚鼠在性成熟期前给予大飞扬草,可使乳腺加快发育及泌乳。

  【化学成分】含黄酮苷、酚类、三萜类。茎含卅烷醇、蒲公英赛醇、无羁萜、β-香树脂醇、β-谷甾醇、蒲公英赛酮、杨梅苷及卅一烷。花含没食子酸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
  【配伍药方】①治肺痈:鲜大飞扬全草一握,捣烂。绞汁半盏,开水冲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②治乳痈:大飞扬全草60克和豆腐120克炖服;另取鲜草一握,加食盐少许,捣烂加热水外敷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③治赤白痢疾:大飞扬草15~24克,赤痢加白糖、白痢加红糖,用开水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④治小便不通,淋血:鲜大飞扬30~60克。酌加水煎服,日服2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  ⑤治血尿:鲜飞扬草、鲜金丝草各30克,鲜乌韭、红糖各15克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
  ⑥治带状疱疹: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,加雄黄末1.5克。调匀,涂抹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  ⑦治麦粒肿:鲜飞扬草折断,取乳汁涂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