闹羊花-功效与作用

  【中药名】闹羊花 naoyanghua

  【别名】黄杜鹃、羊不食草、八厘麻、羊踯躅花、惊羊花、石棠花、黄喇叭花。

  【英文名】Rhododendri Mollis Flos。

  【药用部位】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teG.Don的花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落叶灌木,高1~2米。老枝棕褐色,幼枝有柔毛及刚毛,冬芽、叶、花梗、花冠、花丝中部以下及子房都有灰色柔毛。叶纸质,常簇生枝顶,矩圆形或圆状披针形,先端钝,具短尖,边缘有睫毛。伞形总状花序顶生,花可达9朵,几与叶同时开放;花萼5裂,宿存;花冠黄色,5裂,裂片椭圆形至卵形,上面一片较大,有绿色斑点;雄蕊5枚;子房上位,5室,密被长柔毛,花柱长于雄蕊。蒴果长椭圆形,具疏刚毛。花期4~5月,果期9~10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山坡、灌丛或草丛中。分布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各地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4~5月花初开时采收,阴干或晒干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,多脱落为单朵,灰黄色至黄褐色,皱缩。花萼5裂,裂片半圆形至三角形,边缘有较长的细毛;花冠钟状,筒部较长,约至2.5厘米,顶端卷折,5裂,花瓣宽卵形,先端钝或微凹;雄蕊5枚,花丝卷曲,等长或略长于花冠,中部以下有茸毛,花药红棕色,顶孔裂;雌蕊1枚,柱头头状;花梗长1~2.8厘米,棕褐色,有短茸毛。气微,味微麻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。归肝经

  【功效与作用】祛风除湿、散瘀定痛。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用量0.6~1.5克,浸酒或入丸散;外用适量,煎水洗或鲜品捣敷。用治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皮肤顽癣。有毒,中毒的症状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心跳缓慢、血压下降、动作失调、呼吸困难,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致死。

  【药理研究】具有明显镇痛作用;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及杀虫作用;对心血管系统,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,能对抗部分心律失常,对心脏无直接抑制作用;对横纹肌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,对高级神经中枢有麻醉作用,但对脊髓无明显影响;对迷走神经末梢也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,并能兴奋兔支气管和肠平滑肌,此外,尚有中枢性催吐作用及对枪乌贼轴突膜有去极化等作用。

  【化学成分】含棱木毒素和石楠素。并分得羊踯躅素Ⅲ、闹羊花毒素Ⅲ、木藜芦毒素Ⅲ和日本杜鹃素Ⅲ、山月桂萜醇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不宜多服、久服,体虚者及孕妇禁用。有大毒,须经医生许可后用。

  【配伍药方】①治神经性头痛、偏头痛:鲜闹羊花捣烂,外敷后脑或痛处2~3小时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  ②治跌打损伤:闹羊花6克,小驳骨30克,泽兰60克。共捣烂,用酒炒热,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
  ③治风虫牙痛:闹羊花3克,草乌头7.5克。为末,化蜡丸豆大。绵包一丸,咬之。追涎。(《海上仙方》)

  ④治疠疮初起:闹羊花(酒拌、酒蒸、晒)、草乌(酒浸,炒)、白矾、黄蜡(溶化)各等分。上为末、加蜜少许,丸蔔子大。每服五六十丸,酒下。(《解围元薮》)

  ⑤治男妇头痛,不论偏正新久,但夏月欲重绵包裹者并效:闹羊花(净末)3克,槿树花(净末)3克,大风子(白肉去油)1.5克。共研。每服1.8克,葱、酒调服,洗浴发汗自愈。(《外科正宗》三圣散)

  ⑥治皮肤顽癣及瘙痒:鲜闹羊花15克,捣烂敷患处。(《闽东本草》)

  ⑦治瘌痢头:鲜闹羊花擦患处;或晒干研粉调麻油涂患处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  ⑧治疟疾:闹羊花0.3克,嫩松树梢15克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