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黄连-功效与作用

  【中药名】黄连 huhuanglian

  【别名】胡连、割孤露泽。

  【英文名】Picrorhizae Rhizoma。

  【来源】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4~12厘米。根茎粗达1厘米,根自节上生出。叶柄短,叶匙形或卵形,长3~6厘米,干燥后变黑色,基部下延,边缘有锯齿或重锯齿。花葶有棕色腺毛,穗状花序长1~2厘米,花梗长2~3毫米,花萼长4~6毫米,果时达1厘米,萼裂片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花冠暗紫色,长8~10毫米,外表面被毛,花冠下唇片约为上唇片的1/2,3裂,侧裂片顶端2或3小齿,上唇片钩状,顶端下凹。花丝无毛,前对花丝长约7毫米,后对花丝长约4毫米。子房长1~1.2毫米。花柱长为子房的5~6倍。蒴果狭卵圆形,长8~10毫米。花期7~8月,果期8~9月。

 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海拔3600~4400米的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或草地。分布于四川西部、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。

  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。

  【药材性状】呈圆柱形,略弯曲,偶有分枝,长3~12厘米,直径0.3~1厘米。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,粗糙;有较密的环状节,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,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。体轻,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略平坦,淡棕色至暗棕色,木部有4~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。气微,味极苦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归肝经胃经大肠经

  【功效与作用】退虚热,除疳热,清湿热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用量3~10克,水煎服,或入丸、散,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,或浸汁点眼。用治骨蒸潮热,小儿疳热,湿热泻痢,黄疸尿赤,痔疮肿痛。

  【药理研究】具有保肝利胆、抗真菌作用;抗糖尿病活性;降血脂;抑制盐酸-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;抗肿瘤;对心脏有保护作用。

  【化学成分】黄连根茎中含有环烯醚萜糖甙,另含黄连苷Ⅰ、黄连苷Ⅱ、桃叶珊瑚苷、岩白菜素、11- 0-(4’-甲氧基没食子酰基)-岩白菜素、云杉苷等。

  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弱者慎服。

  【配伍药方】①治骨蒸劳气烦热,四肢无力,夜卧虚汗,唇口干焦,面无血色,日渐赢瘦:黄连60克,柴胡(去苗)60克,鳖甲(生用)60克。上件药,捣细罗为散,每服,用生姜酒调3克。每日早晨、日午、临卧各一服。(《圣惠方》三圣散)

  ②治痈肿疮肿,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:黄连穿山甲(烧存性)等分为末。以茶或鸡子清调涂。(《易简方》)

  ③治旋耳疮:黄连研细末,麻油调搽。(《外科证治全书》)

  ④治口糜:黄连1.5克,细辛黄连各9克,藿香3克。上四味为末,每用1.5克,干掺口内,漱千漱吐之。(《卫生宝鉴》黄连散)

  ⑤治血痢:黄连乌梅肉、灶下土,上等分为末,腊茶清调下,空心温服。(《普济方》黄连丸)

标签: